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我校举办《民族歌剧的唱与演》专家课
发布时间:2023-04-13

本站讯(编辑 王乐萱 摄影 沈岳 李栋 蔡梓玉 责任编辑 刘文平)4月11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专家课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老师以《民族歌剧的唱与演》为题,以自身塑造的多个经典歌剧角色为例,通过民族歌剧理论及指导演唱实践两个部分,带来了一堂全面细致的专家讲座。本节专家课气氛热烈,现场座无虚席。专家课还同步在“新华网”微博、市委宣传部“你好,天津”抖音和视频号、“音乐周报”视频号、“天津音乐学院”视频号进行网络直播,20余万网友通过线上观看,与校内外师生共享课程精彩内容。

雷佳老师从民族歌剧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导入,讲解了有关民族歌剧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学员们更全面、深层次地了解民族歌剧。她强调,在民族歌剧表演中,不仅要把握好民族歌剧创作的三个根本,即以中国传统的表演范式为本源、以声乐演唱和戏曲表演为本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本位;还要注重民族歌剧呈现给大众的四重属性,即历史性、地域性、借鉴性、时代性,进一步呈现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专家课中,雷佳老师结合现场学员的演唱进行细致指导。学员张劼倩、刘观波演唱了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 扎红头绳》,苏晓庆、丁金源分别演唱了歌剧《木兰诗篇》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木兰你为何红云满面》,王小妹、祁晓君分别演唱了歌剧《党的女儿》选段《血里火里又还魂》、《万里春色满家园》。雷佳老师结合多年积累的歌剧舞台经验,从字词细节的重音处理到整体角色和情绪的塑造把握等方面,引导大家在演唱民族歌剧过程中产生具象感、故事感,更好地塑造人物。

“民族歌剧的角色塑造中,表演者要有对象感,使其更好化身为剧情人物,产生更贴切剧情的情感表达和反映”,雷佳老师谈到,表演要有实物意识,让语言上的文字转化到眼前的真实景象,以此沉浸歌剧内容,传递更饱满的情绪效果和反馈。同时,要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更好塑造人物形象,更好把握剧情脉络,更好呈现歌剧内涵。

专家课结束后,天津日报、今晚报、津云、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就“民族歌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民族歌剧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采访雷佳老师。“词曲作者、剧作者的创作实现了歌剧作品的从0到1,而表演虽然是二度创作,却是一个实现从1到无限大的过程”,雷佳老师谈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中,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是通过中国戏剧的方式伴随中国人成长的,当代的艺术作品也应起到这种作用”。雷佳老师寄语学员和天音师生,“注重民族歌剧表演的深层次表达,挖掘剧情内容,品味角色情绪,在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