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刘璐 徐莉莉 摄影 李栋 刘立群 高依波 责任编辑 刘彬)近日,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一级演员关牧村受邀来校,在天津音乐学院图书信息楼音像厅以“我对施光南作品的理解”为主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大师课。

关牧村
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政协常委,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进入工厂参加工作,后任天津歌舞团独唱演员。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88年,被授予一级演员职称。1991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班,专修中国古代史,主攻中国明清曲。关牧村的代表作《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蜚声中外,其极富特色的醇美嗓音,深沉且厚重;其饱含深情的演唱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爱国”是创作永恒的主题

大师课中,关牧村老师分享了其对施光南先生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从事歌唱艺术以来的经历及经验。施光南先生提出“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大众化”的创作理念,并在创作实践中使民族歌曲得到艺术升华。他的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善于抓住民族风格旋律的灵魂,结合对美好、向上、健康的内容题材的理解再进行创作,内涵丰富,充满情感;施光南先生能被称为“人民音乐家”,就在于其一心为人民创作,其作品中饱含对基层民众的爱心与同情心,使音乐能够走到人民中去;同时,施光南先生曾经说过:“‘爱国’是我创作永恒的主题”,他的作品当中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作品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歌由心出,才更动
关牧村老师谈及自身时,首先从其在工厂工作的时期谈起,为几十万工人唱歌的经历带给了关牧村老师强大的精神力量,她认为,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很重要,但对作品的理解与呈现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与实践,与群众和工人的共同经历,带给了她丰富的内心情感,歌由心出,才更动人。随后,关牧村老师谈到与施光南先生见面时演唱的第一首作品《打起手鼓唱起歌》,如遇知音,也奠定了二人合作的基础;再到进入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学习,使关牧村老师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吸收美声唱法之长融入到自身原野般自然的演唱风格中,她对音乐独特且深刻的理解使民族音乐艺术得到了升华。
大家一致认为,施光南先生对作品的严谨态度,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加之关牧村老师在歌唱艺术上与其产生的共鸣,使作曲家与歌唱家的艺术生命紧密相连,共同成就了多部经典之作。
坚持自身艺术风格 永葆对音乐的纯粹


在师生提问互动环节,歌剧学院师生现场演唱了《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首经典歌曲,作曲指挥系学生对施光南作品的创作和理解上提出了问题,关牧村老师在现场给予了演唱和作品理解等方面细致的指导和建议。

关牧村老师建议在场的师生,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沉下心来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保持特色风格的同时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另外,要学习施光南先生的品德,学习其对音乐纯粹、极致的追求,淡泊名利,一心一意的搞创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阅读,体会人间百态、世间冷暖,丰富自己的内心,创作更多有情感、有骨气、有爱心、接地气、为老百姓、雅俗共赏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