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赵彤 刘仪 摄影 缴惠琳 责任编辑 刘文平)4月5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大师班在天津音乐学院南校区报告厅举行。大师班邀请了来自天津曲艺团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刘迎老师,为学员们讲述有关天津时调及曲艺相关的知识,并结合现场表演与演唱,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曲艺课程。

课上,刘迎老师从曲艺的概念引入,以《西厢记》为例,详细阐述了戏剧和曲艺二者的区别,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解了曲艺辙韵方面知识。她讲到,“天津时调是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天津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曲种,它的内容通俗易懂,唱腔高亢嘹亮,具有浓郁的天津韵味。”由此,刘迎老师介绍了“靠山调”“鸳鸯调”“拉哈调”“大数子”等几种天津时调的基本曲调,并现场演唱了《喜荣归》中的片段《秋景》、《要女婿》以及《刘二姐拴娃娃》等曲段。




刘迎老师是天津时调创始人王毓宝的亲传弟子,在课上,她讲述了恩师王毓宝先生在天津时调发展传承历史中的“天津时调改革三部曲”。从1953年的开山之作《摔西瓜》开始,到1958年的《翻江倒海》,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军民鱼水情》与《梦回神州》,王毓宝先生的一生都在改革创新中走过,她从唱词、唱腔、乐器伴奏以及演员二度创作等方面对天津时调进行改革,最后使得天津时调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达到了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的流行盛况。
刘迎老师与学员现场互动最后,刘迎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谈到“要为了人民群众而创作,文艺工作应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工作要凝魂聚力、服务人民,归根结底还要是依靠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文艺工作者要不忘为人民而创作的初心,坚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