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30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一直以来,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2018年,天津音乐学院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相关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和要求,在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符合音乐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路,在创业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育人为本、协同发展的理念,立足就业指导推进、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锻炼、创业带动就业,顺利完成了我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一、总体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总体情况  

1、就业工作  

(1)就业率情况。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有804人,其中研究生120人,本科生684人。毕业生人数较2017年减少14.38%,其中本科生减少15.35%,研究生减少8.4%。截至2018年11月22日,2018届毕业生实现就业率96.2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6.35%,研究生就业率95.83%。2018届本科生就业率较上一年度增幅较大。如下表:  

①签约情况(目前我院签约率统计依据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我院毕业生签约率为13.3%。其中,研究生签约率为34.17%,本科生为9.66%。研究生签约率明显高于本科生。  

②升学情况。2018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71人,升学率为10.38%。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53人,考取外校18人。  

③出国情况。2018年出国人数为6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21%。  

④自主创业情况。2018年自主创业共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7%。  

⑤自由职业情况。按惯例,非津籍毕业生填写“灵活就业登记表”,回原籍报道并选择自由职业去向,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按目前情况看,2018届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的仍将占较大比例。本科生自由职业442人,占64.62%;研究生自由职业74人,占61.67%。  

(2)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去向中,大型国有企业占签约人数的16.6%;高等教育单位占1.5%;其他事业单位占13.6%;一般初、中等教育单位占13.6%;中小型其它企业占54.5%。  

相比去年,2018届本科生就业率有1.8个百分点的增高,升学率有3.45个百分点的增高,签约率有4.57个百分点的下降。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的人数仍占较高比例,签约中小型其他企业的毕业生比例较高,签约其他事业单位的人数虽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仍旧偏低。签约中小型国有企业人数增加,这不但说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录取率低,以及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也同样表现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逐渐形成长期的职业规划和在心理上为创业做准备的动机。  

(3)2018届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8届研究生毕业生的签约去向中,大型国有企业占签约人数的4.9%;高等教育单位占29.3%;其他事业单位占19.5%;一般初、中等教育单位占26.8%;中小型其它企业占19.5%。  

硕士研究生毕业学生中,高等教育单位和中等初等教育单位人数多于本科生,比例更大。说明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在择业范围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其他事业单位就业人数相比去年有所增加。这说明,研究生就业选择趋向于固定岗位的高质量就业。  

(4)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情况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采用电话回访形式进行,通过回访调研,用人单位对我院应届毕业生非常满意占66.7%、满意占20%、基本满意占13.3%、不满意度为0。通过此次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跟踪评价反馈,能够及时跟踪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了解企业招聘需求、招聘渠道以及对我院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我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未来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导性意见。为我院不断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为毕业生提供更为精准、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渠道,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2019年毕业生就业趋势  

2019年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生总量相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毕业生中女生比例仍高于男生,女生求职困难的现状短期还会存在。  

2、创业工作  

我院创业工作依托“勤坊”众创空间进行,“勤坊”众创空间于2015年12月经专家组审核通过正式挂牌。运行近三年以来,我院党委高度重视众创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结合我院专业特点,融汇音乐、科技、传播等创新元素,发挥资源聚集效应,目前已成为我院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  

(1)创业项目团队情况  

截至2018年11月,“勤坊”众创空间有47个创业团队,共计137名创客入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带动学生就业39个。入驻团队拥有11项知识产权,10个创业团队注册为初创企业。在此基础上,“勤坊”众创空间面向全院学生开放流动工位,提高审批效率,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目前已有13个团队申请使用流动工位。  

(2)创业实训实践情况  

我院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自身优势,扩展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化建设,分别与河东区、滨海新区、宁河区、天津科技大学团委签署大学生实习见习实践共建协议,通过打造“区校(校校)联动,合作共建”模式,建立各类实习见习基地36个,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同时,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众创空间开展“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机制。2018年参赛项目共计60个(其中“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报项目18个,“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22个,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个),参赛人数共计341人。2018年,我院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2项。通过搭建平台不断加强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8年1月,我院“勤坊”众创空间进行创新创业团队年度考核,对入驻团队的运营情况、获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与指导;2018年4月,我院就业创业文化月顺利开幕,活动形式包含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培训会、国内知名人士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金融知识进高校公开课、优秀校友就业创业经验报告会、天津音乐学院优秀创业项目推介会等,累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3场。我院分别邀请到喻见传媒创始人、双语财经主持人、前央视财经主编傅喻女士和永和豆浆总裁林炳生先生,为我院本次就业创业文化月分别做了题为《从巴菲特的自我实现看创业选择》和《爱赢就要拼—我的人生体验与成功之道》的专题讲座;2018年6月至今我院先后为大学生创客组织了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培训班、“不忘初心、不负青春”创新创业学生骨干养成计划培训班,参训人数共计95人。  

(3)创新创业成果情况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0个入驻团队获得创业投融资,投融资总额近1300万元;我院“音乐智能硬件”项目将AI语音助手、立体声音乐播放系统与服装完美的融合,于2018年7月和2018年11月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局专利授权并获得了《一种可穿戴分体式立体服装》、《一种夹耳式骨传导耳机》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8年11月,该项目团队负责人、我院艺术管理系2016级学生郭子琪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创新优秀奖。同期,我院 “天津创意舞蹈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 ,我院2018届舞蹈系毕业生贺乾晨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创业优秀奖。  

2018年11月,天津市教委组织实施了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绩效评估工作,此次评估分为两部分考核内容,分别是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情况汇报答辩(50%)和高校众创空间运营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录入及使用情况(50%)。通过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准备,仔细研读评估指标体系,我院“勤坊”众创空间在特色建设上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对我院众创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专家组认为我院众创空间能够充分发挥音乐艺术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作用,今后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增强创新创业服务引领,使创新创业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综合评审及公示,我院“勤坊”众创空间获得本次高校众创空间绩效评估A级(优秀)的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注重就业创业政策辅导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截至目前,“勤坊”众创空间有创业导师36人,校内导师9人(1人被聘为“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创新创业导师”,1人成功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校外导师27人;2018年“勤坊”众创空间积极组织策划创业活动、创业经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众创空间导师开展创新创业辅导服务达2061人次。依托众创空间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研修和交流学习活动5次,参与导师达36人次。  

注重就业创业政策辅导。2018年,就业指导中心开展了3场政策解读报告会,就《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大胆实现创业想法,进一步优化目标,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为做好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加强我院众创空间内涵建设,保障我院就业创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我院先后制定了《天津音乐学院勤坊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团队年度考核评审办法》、《天津音乐学院勤坊众创空间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责任书》、《天津音乐学院“勤坊”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团队招募评审办法》、《天津音乐学院勤坊众创空间进驻协议书》等相关制度及文件,以此推动众创空间内各项事务的政策运行。  

2、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努力实现信息安全快捷  

进一步加强完善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站建设,提升网络服务功能,为全院毕业生就业提供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我院基本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化。2017-2018学年度,天津音乐学院在就业网站持续发布单位用人信息,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94个。同时,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组织毕业生登陆“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天音就业网、“青年之声-天津音乐学院”服务平台、“天音创客”、“众创小院”微信群和“律动天音”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广泛开展就业及创新创业咨询服务。  

通过就业网、宣传栏、班会、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理清毕业生就业思路,熟悉就业政策,更好更快地就业;根据我院专业设置,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开通就业热线,热情接待毕业生咨询,工作中做到耐心细致、精准指导。  

3、规范就业服务流程,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规范服务流程,实施高效的就业信息发布、创业一站式服务、就业帮扶等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入驻“勤坊”。为更好地服务我院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团队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申请入驻的创业项目进行审核,对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和发展前景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我院“勤坊”众创空间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积极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各种服务对接,鼓励创新创业项目申请知识产权。  

二、存在问题  

1、就业工作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势必严峻。毕业生中女生比例仍然远高于男生,女生求职困难的现状短期还会存在。与2017年相比,我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进展平稳,但普遍存在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偏高、就业意愿不足,优质岗位缩水等问题。就目前情况看,2018届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就业方向的仍然占据较大比例,截至11月,64.18%的学生选择回原籍自由职业。  

2、创业工作  

“勤坊”众创空间运营三年来已经初步形成具有音乐院校特色的管理模式,但是在项目的严格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我院大学生创业项目具有鲜明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但是还有可挖掘的潜力和空间。  

三、对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水平  

实行全员、全过程就业。利用天音就业网、“天津音乐学院学工部”微信平台等网络平台及QQ群、微信群等点对点通讯终端及时发布真实可靠的高质量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邀请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召开招聘会、双选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服务和更多的就业选择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广泛开展就业咨询辅导,广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认真做好基层就业服务项目,有效推进“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调生”、“边区专招”、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工作,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从中受益的良好态势。  

(二)踏实推进就业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精准对接  

一是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完善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根据毕业生自身条件、个性特点进行智能化供需匹配,减少毕业生求职盲目性。要广泛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个性化订制服务,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  

(三)完善双创工作制度,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完善“勤坊”众创空间各项功能,增强管理服务水平。需积极培养一支热情、专业、高效、务实的团队,完善考核制、加强交流学习和培训、提高管理团队专业能力。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高质量大学生创业项目。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按照“引入、参与、共建”的步骤,重点引入若干知名风险投资、众筹平台,解决入驻项目市场开拓中面临的资金难题。同时,积极探索处一条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将大学生创客的优秀成果推向市场。下一步,我院依托“勤坊”众创空间聚集效应,积极打造和培育科技含量更高的项目。  

(四)加大双创工作投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就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完善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做出有目标、有计划、有责任的工作部署。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为同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出具有我院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已有项目及各系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好创新创业培训工作,对优秀的项目进行专业的指导。大力加强创新创业宣传,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相关展示会、研讨会、路演、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嘉年华活动、双创周活动、大型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以各大媒体为载体,将优秀的项目进行成果展示,积极带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结合勤坊众创空间实际,着力完善众创空间相关基础建设,提升众创空间环境,丰富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做到“从十到百,从百到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自身的核心和本质,那就是“育人”工作。从育人的层面讲,“就业创业”更是一种人才素质,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还要在就业创业机制、教育和服务上再下大力气,要把开拓创新的精神,拼搏创业的素养,自主创造的能力输送给广大学生,辐射到整个校园。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全国两会的顺利举行,已吹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天津音乐学院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德艺双馨的音乐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