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伞阵图秧歌老会”走进我院舞蹈系课堂
发布时间:2019-11-13

本站讯(编辑 刘蓉 责任编辑 周涛 摄影 刘蔓)11月7日下午,“双伞阵图秧歌老会”的7名民间传承艺人来到我院舞蹈系进行授课教学活动。

在课堂中,老艺人们首先向舞蹈系师生讲述了老会的由来,并教授了双伞阵图秧歌中的“三起三落”鼓点,从让学生们从伴奏音乐中感受双伞阵图秧歌的韵律。据了解,“双伞阵图秧歌”始于清朝年间,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由山东一种名为“农家乐”的秧歌形式传教而来。主要流传于天津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现存的唯一一个“双伞”秧歌会,因其舞队中有两名伞头,表演时两位伞头各持平顶伞为领舞,故名“双伞”。该秧歌表现的内容,是根据隋末农民起义军的故事加以艺术修饰,编排而成的,由二十四人表演,共有十八阵图,这十八阵丰富多变,是双伞阵图秧歌特色之处。“双伞阵图秧歌老会”自成立以来,历代传承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丰富表演的内容与形式,使这门艺术更充实、更完善,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三起三落”是秧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鼓点,是秧歌在传承过程中的必学鼓点。老艺人们在向学生们展示了秧歌表演中出场的身形步法后,又进行了针对性的分角色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他们以饱满的状态,耐心地向学生们讲解着,激发了学生们高度的学习热情。同学们表示,深刻体会到了自身与老艺人在动作质感上的不同,并且能够将老艺人们身上特有的天津民间舞的美感、韵味当成自己模仿的对象。课后,老艺人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与认可。   

此次交流活动,使舞蹈系师生感受到了老艺人们对民间舞蹈的尊重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为我院舞蹈系师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挖掘与整理天津地区民间舞蹈、加强专业舞蹈工作者与民间艺术传承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