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一场突发疫情袭击津城。面对疫情,艺术管理系党总支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市教委两委、学院党委号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号召党员践行党员使命与责任,站得出、顶得上、扛得住,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工作。
面对系内师生数量大、生源地广泛等工作压力,艺术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魏丽霞带领辅导员宋娟、马鑫媛和组织员郭艳萍及时、详细摸清师生情况,每天动态统计新变化、新信息。他们对学生进行分类统计、追踪摸排,对在津学生进行情绪安抚,做好非必要不离津、按时按序做好核酸检测的教育引导;对已返外地家乡的学生,及时提醒、督促他们向当地防疫部门上报个人行程,并主动配合、遵守防疫政策要求;以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与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又疏解学生及家长的紧张情绪、改善亲子关系。
同时,魏丽霞同志鼓励党员教师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下沉社区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共同保障各社区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系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吴新伟同志于1月12日白天参加河东区明家庄园社区的核酸检测服务工作。小区有74栋楼,加上部分附近单位的工作人员,共有4000多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志愿者被分为3组,分别负责按楼发号、维持秩序、居中协调。因为工作量较大,13日凌晨,稍作休息的吴新伟再次参加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前后工作时长达10个小时,直到凌晨2点才结束了服务活动。当他在深夜寒风中接过5岁小朋友送上的一次性暖宝贴时;当80多岁的老奶奶在凌晨跟他说“辛苦了”时;当社区书记用几近失声的嗓音在最后说出“感谢大家”时,他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教师党支部书记马广洲于1月12日参加河东区林风花园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协助医疗人员信息输入、标记试剂管等工作。由于监测点负责的小区多、人口数量大,给现场服务工作造成的压力较大。虽然自己意外摔伤后整只右脚一直都是红肿胀痛的,又正逢妻子和家中老人都身体欠佳、年幼孩子需要照顾,但马广洲一直坚持到深夜最后一批志愿服务工作结束才离开检测现场。一位老年居民问道:志愿者,你是临时来帮忙的吗?你在哪个单位上班啊?马广洲告诉老人,自己在社区不远处的音乐学院工作,是来参加志愿服务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的。老人赞许地说道,“怪不到素质这么高,原来是天津音乐学院的党员啊”。老人家的这句话,让他倍感自豪和温暖,也更感受到了责任和动力。在他和志愿者们的服务、引导下,检测队伍井然有序,实现了零争执、无抱怨,居民们在安全距离内等待检测时还互相嘘寒问暖、嘱咐做好防护,真正是党群感情深、人民一条心。

1月12日,王可同志在河西区太湖路街道雀榕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搭帐篷、摆桌子、运送物资,拉警戒线、通知居民下楼、维持现场秩序……采样人员、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通力合作、相互鼓励,居民们听从指挥,积极配合,社区采样点的检测工作秩序井然。虽然检测工作高效顺畅,但也持续了8个小时,期间不时有社区居民送来暖宝宝、热水瓶以及一句句温暖的问候。虽然天寒地冻,这些来自群众的关心都让王可心里暖暖的。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能够为疫情防控贡献绵薄之力,他的内心觉得特别踏实。

1月12日,教师王家乾与家人(妻子刘妍、女儿王圣依12岁)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河东皓阳园社区的第二次核酸检测进行志愿服务。王家乾本人早上八点半就到达居委会报到。为了避免出现第一轮核酸检测时的相关问题,皓阳园社区决定按楼号分批进行检测。由于临时作出调整需要制作足够数量的号码发放到居民手中,时间紧、任务重,他把情况告诉了妻子,刘妍同志得知人手紧张后,带着孩子第一时间赶到居委会,加入到制作号码和发放号码的小组中。
制作完号码后,刘妍又带着孩子和另一名志愿者搭档,负责整个2号楼的检测工作的现场秩序维护。由于人手紧张,王家乾同志的岗位开始只安排了一个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刚完成2号楼工作的刘妍又带着孩子赶过来增援。虽然在寒风中跟着大人一起做志愿服务很辛苦,但在第二天凌晨检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孩子直说:“今天是我过得最充实和最愉快的一天。“

教师曲妍同志也于1月12日参加了河北区旺海公府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12日下午,她被网格员分配到9号楼维持排队现场秩序,为居民们解答相关问题。曲妍同志克服爱人也在参加社区下沉志愿服务、家中只有一名4岁幼儿的困难,同志愿者们一起坚守在寒风中,合理安排下楼顺序、及时疏导检测队伍,为全市核酸筛查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员们的热情服务,让居民们不再慌乱紧张;居民们的关心和疼惜让志愿者们不畏风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法依规、科学防控,我们必将有效防范和阻断疫情传播,并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