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2021级乙班毕业剧目《狂飙》
发布时间:2024-10-21

本站讯(编辑 王海双 张宇桐 责任编辑 周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2021级表演乙班将目光聚焦在国歌之上,探索激昂旋律背后的故事,排演以国歌作者田汉为主人公的话剧《狂飙》。该剧于2024年10月22日至10月31日19:00,在天津音乐学院南校区丰剧场连演十场。

《狂飙》是以田汉的生平为线索,展现了这位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的人生轨迹。该剧通过田汉与渝、林、维中、安四位女性,四段凄婉爱情为主线的情感纠葛,以及他对戏剧的热爱与追求,勾勒出一个充满激情与才华的艺术家形象。剧中穿插了田汉多部戏剧的片段,如《日本戏》《莎乐美》《乡愁》《一致》《关汉卿》,展现了其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整体而言,《狂飙》不仅是对田汉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艺术和社会风貌的深情致敬。

该剧取名“狂飙”,是因早期为中国话剧做出努力的先驱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也受到西方狂飙突进时代的影响。本剧主人公“田汉”在戏剧创作生涯的早期和中期,曾自诩为狂飙突进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狂飙”契合反映田汉和那一代的戏剧人。

《狂飙》中的戏中戏

话剧《狂飙》除了田汉的情感这条线索外,还采用了田汉翻译创作的四部戏,用戏中戏的形式来表达他不同时期下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及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

《莎乐美》

《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1922年田汉尝试翻译《莎乐美》。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义叙事手法,表达“爱”与“美”、“爱”与“罪”的唯美理念。

《乡愁》

《乡愁》是田汉以自己与表妹易漱瑜在日本的生活为原型写成的现实主义剧本,易漱瑜18岁随田汉东渡日本留学,视表哥为自己的全部,逼迫自己学习、陪着表哥奔波,按照表哥划定的轨迹去前进,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表哥。而爱戏如痴的田汉却把吃饭穿衣的钱都省出来看戏,甚至克扣掉了表妹看病的钱。在病痛与寂寞的折磨中,易漱瑜被拖垮了身体,回国不久便过世了。

《一致》

《一致》创作于1929年,发表于1929年《南国》第一期。主要通过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手法,以创作主体的情绪为中心进行展开。剧中描述了“王”在“臣”的鼓动下,以为自己是“王中之王”,拥有可以得到一切的力量。然而,一对幸福的夫妻却引起了“王”的忧郁和嫉妒,由于他们犯了“比国王还幸福的罪”,女人被抓了起来。最终,代表民众的领导者推倒了“王”,呼吁被压迫的人们一致打倒他们的敌人。虽然有一定的情节发展,但整部剧更多的是通过情绪和象征来表达主题,而不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事件展开。

《关汉卿》

《关汉卿》是田汉的12场话剧。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单纯善良的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而被诬陷,赃官不问情由,判她死罪。关汉卿出于义愤,在歌伎朱帘秀的支持下写成悲剧《窦娥冤》。权贵阿合马看出剧中针砭时弊的倾向,责令修改,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按原作演出。深明大义、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朱帘秀承担了演出责任。除此之外,剧本还描写了嫉恶如仇的朱帘秀、诙谐风趣的王和卿、侠肝义胆的王著等人物来映衬主要人物,也写了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歹人叶和甫来作对照。剧本体现了田汉作品的一贯特色:炽热的诗情,执著的正义感和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主人公介绍:田汉(1898年3月-1968年12月),又名寿昌,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长沙人,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电影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创作了《关汉卿》,《卢沟桥》等话剧《白蛇传》《谢瑶环》等戏曲剧本130多部,主要著作有《田汉剧作选》《田汉选集》及《田汉文集》(16卷),是戏剧界的先驱者、中国现代戏剧重要奠基人,是早期革命电影、革命音乐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优秀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梨园领袖”、杰出的时代歌手和“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