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王海双 王仲炎 摄影 王仲炎 责任编辑 周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完善“1+N+X”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1+N+X”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我院为2023级全体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必修课。
5月15日中午,我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师郝世娟以《探索中华色彩,感受生命之美》为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业必修课第六讲。课程将中国和西方在色彩的使用和认知上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赏析,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色彩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课堂上,郝老师强调:西方的颜色主要服务于“眼睛”,而中国的颜色则更多服务于“感受”。比如:西方从科学的角度,用“红、黄、蓝”三原色概括出这个世界本质的规律。中国的颜色观念则更多服务于“感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黄、黑、青、白”被视为五正色,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中国传统色彩的原料大多来自植物、矿物,故而呈现出古朴端庄、清淡雅致之感。这些颜色不仅是视觉上的呈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路传承,更是中国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表达方式。被赋予了思想与文化的中国色彩,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郝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华传统色彩的同时,要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她强调,同学们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主动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不仅深刻认识到了中西色彩观念的不同,还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今后要努力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