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王瑞 吴以晞 摄影 李栋 责任编辑 刘文平)4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大师班邀请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在天津音乐学院南校区报告厅讲授题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的专家课。本节专家课在“新华网”微博、市委宣传部“你好,天津”抖音和视频号、“音乐周报”视频号、“天津音乐学院”视频号进行直播,10余万网友通过线上收看,与校内外师生共享课程精彩内容。

专家课上,印青老师以其创作的歌剧《运河谣》《长征》《扶贫路上》《边城》等为例,畅谈民族歌剧音乐创作。印青老师由歌剧《长征》《运河谣》中的经典唱段引入,阐述了民族歌剧中的宣叙调对剧情进一步发展、丰富音乐内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创作与演唱宣叙调时一定要结合汉语“四声”的特点与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同时要注意节奏与版式的控制。为此,他现场以《长征》中的一句经典唱词“洪医生,你还好吗”中的停顿运用阐述这一观点。“节奏控制着角色的内心世界,巧妙的停顿手法能将人物欲言还休的纠结心理生动的表达出来”, 印青老师说,“让观众听得舒服又感人,在宣叙调上我花的心思比咏叹调多。”印青老师谈到,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唱与合唱展现情感的变化。“歌剧民族化,不能失去歌剧的基本规格及观众对歌剧的音乐审美。”他以自己创作的唱段为例,说明了如何处理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同时,由于中国语言的复杂性,他勉励演员多下舞台功夫。“中国民族歌剧既要做到创作技术高超,又要具有可听性”,印青老师认为,中国民族歌剧被观众所接受的关键在于人物刻画及音乐主题表达的准确性。“歌剧是音乐的艺术,歌剧最重要的是音乐。但歌剧本质上还是戏剧,还是人物通过形体歌声,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推动情节发展。”他讲到,在某些情境中,“唱出来”比“念出来”更富有感情。

学员张灵珊、杨雅雯、李勇君、张夏乐、袁晓群分别演绎了歌剧《长征》唱段《永别的时刻就要到来》《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三月桃花心中开》《雪啊雪》,潘田果、陈思里、王靖、演绎了歌剧《运河谣》选段《灿若星辰的目光》《你在哪里啊,红莲》。印青老师结合现场演绎进行悉心指导。






专家课结束后,新华社、天津日报、今晚报、津云、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央媒和市级媒体就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采访印青老师。“近年来,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井喷式’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印青老师说,“中国民族歌剧是广大观众非常喜欢的艺术样式,也是一种高端的文化享受。对于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我非常有信心!”最后,他充分肯定了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成效,认为项目将助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事业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