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音乐艺术院校首演!《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学院奏响
发布时间:2023-06-15点击数:

本站讯编辑 刘昭智 于欣霏 摄影 田丕津 责任编辑 周涛)6月13日晚,天津音乐学院鲍元恺教授从教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音乐会,精彩亮相“中银之声”首届天津音乐节,奏响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

品味炎黄风情 聆听中国故事

《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版本是由天津音乐学院校友、青年作曲家梁爽根据鲍元恺教授创作的《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改编而成。本场音乐会是《炎黄风情》钢琴四手联弹版本(全集)在国内外音乐艺术院校中的首演,由钢琴系全体教师推荐、选拔并指导12组24位优秀学生代表倾情演绎。品味炎黄风情聆听中国故事音乐会上半场,演奏了《燕赵故事》《云岭素描》和《黄土悲欢》三部组曲。《燕赵故事》描绘了居住在燕赵大地、东临渤海、西接太行的先民留下的《小白菜》《小放牛》《茉莉花》和《对花》这样流传久远的民谣绝唱。《云岭素描》描绘了诞生在高原胜地、彩云之南,深受二十六个风采各异的民族影响和文化滋养而诞生的汉族民歌《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和《猜调》。《黄土悲欢》是由《女娃担水》《夫妻逗趣》《走绛州》和《蓝花花》四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作为主题,深情诉说着黄土高原上的人间悲喜故事。

音乐会下半场,演奏了《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三部组曲。悠远的《槐花几时开》、矫健的《黄杨扁担》、含蓄的《绣荷包》、奔放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代代相传,脍炙人口,这四首以现代审美情趣讲述古老四川故事的乐曲组成了《巴蜀山歌》,耳熟能详的旋律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江南雨丝》选取了《无锡景》《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和《紫竹调》四首轻快舒展的江苏民歌旋律,构成了《炎黄风情》里一段无忧无虑的轻松时刻。最后的《太行春秋》以最浓重的情感和最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展现了分别属于晋北山曲、晋东南“开花调”和晋中秧歌的传统民歌《走西口》《爬山调》《绣荷包》《闹元宵》和《看秧歌》。作为终曲,《太行春秋》以民间打击乐的喧天锣鼓把《炎黄风情》推向欢腾热烈的顶点。

音乐会现场,黑白琴键上的民族音乐拉开中华儿女春种秋收、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生活图卷,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观众沉浸在美妙动人的经典旋律之中。

汇聚天音力量 一次特别的音乐传承

《炎黄风情》六组二十四首民歌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与祖祖辈辈的民风民俗共生共存,相依相和,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音乐遗产。本场音乐会上的演绎是一次天音师生基于经典作品的再创作,在天津音乐学院校友、青年作曲家梁爽的改编下,充分利用钢琴的宽广音域,以钢琴四手联弹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生动体现钢琴的交响性,包容更多音乐织体,组成一幅独具韵味的音乐画卷。

从演奏角度来看,本次音乐会演奏者均为我校钢琴系学生。通过演奏《炎黄风情》四手联弹版本,提升青年学子演奏趣味,也对其合作技术也提出了考验,在培养学生室内乐合作思维的同时,更可“反哺”钢琴独奏演奏。黑白键上的旋律犹如颗颗珍珠,在青年学子手中串起华夏风情之美。演出当晚,鲍元恺教授亲临现场,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致辞。“炎黄风情自1991年10月13日在天津首演,到今年已经是32年了。这32年它经历了海峡两岸、大江南北、国内国外的演绎和传播,在空间上向外传播,在时间上向下传承。《炎黄风情》钢琴版本与天津音乐学院有着特殊的渊源,包括独奏版和四手联弹版均由天音人改编、创作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