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李彤 责任编辑 赵霞)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纷纷表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教务处处长 李小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艺术院校要积极探索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努力把“鲜明特色”变成“一流成色”,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大学只有在服务社会之中,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明进步,从而引领社会的时代性发展。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和发展趋势,在音乐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特色优势,积极作为,以创新的思维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不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我们不竭的贡献。
科研与研究生处处长 刘研:作为学院的科研与研究生管理部门,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把立德树人内化到研究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未来文化发展培养高水平音乐人才。在科研工作方面,要大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全校师生聚焦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研促教,研教融合,努力将天津音乐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高水平音乐艺术院校。
图书馆馆长 冯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让新时代的图书馆人感到重任在肩。我们要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充分挖掘馆藏文献的内涵,逐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并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根据馆藏特色,深挖珍稀黑胶唱片特色资源,以视听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服务基础,依托音像厅及黑胶欣赏室等平台,着力推进视听综合服务,满足师生欣赏与研究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组织实施对特色资源的收藏整理,对有价值的特色资源数字化,更新设备,精准实施,做到资源的最大价值化利用与整合。打造我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品牌,明确主题,深度挖掘题材,建立丰富完整、有特色的特藏数据库,为我院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研究平台,提升我院文化软实力。
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李颖:“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为建设打造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觉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塑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管弦系教师 张云昕:作为学生专业和思想上的“双导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站稳讲台、敬业修德,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教育,不断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思政体系,强调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培养一流的艺术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把音乐放置到更为广阔而深厚的文化领域,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情操,塑造人格,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性、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
思政教学中心教师 韩璐: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后,我的体会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锚定方向、跃迁布局、赋予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更要以崇高理想的信仰者、笃学躬行的实干者、温情仁爱的同行者的形象,肩负起教育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要潜心打造思政“金课”,积极对标“讲深、讲透、讲活”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另一方面更要修炼“内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用理论研究成果助推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使科研成为反哺、助力教学实践。
附中教师 金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了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的重要论述。作为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的教师,我深感使命重大。我们要肩负起未来国家人才教育者、民族音乐传播者的重要使命,针对青少年特点,不断思考和更新教育方式,潜心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守艺术理想、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国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力量,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应有的作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