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傅燕 吴以晞 魏俊汐摄影 李栋 胡毓恺 责任编辑 张立杰)4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系列专家课在天津音乐学院北院体育馆举行。项目负责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与学员们共同剖析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的创作主旨、剧情背景、角色塑造、唱腔技巧,启发学员们更深入了解民族歌剧。

此次课程作为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的特色活动,全体处级以上干部走进排练现场一同观摩,在民族歌剧《同心结》排演中沉浸式感受信仰的力量。专家课还同步在“新华网”微博、市委宣传部“你好天津”抖音和视频号、“音乐周报”视频号、“天津音乐学院”视频号进行直播,广大网友与现场师生共享课程精彩内容。
课程伊始,青年指挥家高嵩执棒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奏响民族歌剧《同心结》序曲。王宏伟带领天津音乐学院合唱团共同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天音师生以歌声编织民族精神,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豪迈场面、奋慨激荡的气势和精神,深深震撼了线上线下观众。

于添琪、赵登辉、郝亮亮、袁晓群、李凯丽、李政泽、刘观波等学员依次登台,现场示范了民族歌剧《同心结》第一幕到第五幕中的精彩唱段。



“歌剧表演的好坏与否在于角色的分寸感拿捏”。谈到如何准确舒适处理眼神和肢体语言,王宏伟强调,“歌剧演唱的音色处理一定要为角色服务。”在讲到第一幕中角色朴顺姬演绎的片段时,他特意强调要体现角色的年龄感,唱腔和表演应始终情感充沛、收放自如,将人物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歌剧中的唱段、对白等,不仅要考虑歌剧的表演形式,还要兼顾文学性和艺术感。王宏伟讲到,“演员应把所有的歌唱表达变成诉说”,舞台呈现方式要细腻丰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表演的核心是人物,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歌剧演唱者应在科学咬字吐字的基础上,通过语气和语势的变化,将歌剧形象的内在情感通透表达出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塑造出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在歌剧演绎中应当以剧情为核心进行创作。王宏伟从黄继光母亲这一角色的身份背景出发,指出“所有的技术都是为音乐与人物服务的”,声音表达要自然朴实,将黄妈妈对家国大义朴实的情怀、对孩子厚重的爱充分体现出来。







课上,王宏伟还亲自示范了《抬头仰望夜黑的天》唱段,深入讲解民族歌剧《同心结》的历史背景及人物角色,通过细致入微的肢体眼神和极具感染力的唱腔,展现出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及人物情感,再次强调“歌剧演员一定要学会用声音塑造角色”。

大师课最后,王宏伟表示,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希望能用这样一部平凡而伟大的歌剧将抗美援朝精神延续下去,让当代青年铭记千千万万像黄继光一样的英雄对祖国、对人民最深切的热爱。他对学员和广大天音师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大家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不负众望,勇于担当,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动中国民族歌剧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