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沈楠 责任编辑 薛军 撰稿 剧若诗)为协助天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基础文化建设,给天津的传统文化样貌留下历史存照,2018年12月开始,我院音乐学系主任王建欣教授带领其硕士及本科学生组成调研团队,会同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对天津境内的音乐和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历时十个月的系统考察和摄录工作。





在王建欣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工作部署下,此次调研的系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其间深入考察了天津下辖的16个区、46项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项目,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量巨大,师生们充分发挥音乐学的专业知识和田野调查的实践能力,顺利完成了这次具有极高学术意义的大型非遗信息采集活动。
一方面,此次调研为天津民间音乐文化在当代的生态现状做出音像图文留存;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收获了学术成果。有的同学将考察心得撰写成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天津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有的同学在调研项目中拟定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解决了选题匮乏的难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学术思考的同时,为古老天津的传统文化保护与社会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人口村落的迁移、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趣味的转化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天津本土原生的器乐、戏曲、歌舞、曲艺等艺术样式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一现实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挑战性。通过本次非遗项目的考察活动,音乐系师生真实地记录了传统文化在天津的保存现状,丰富了非遗文化信息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