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沈楠 王艺锦 责任编辑 薛军 摄影 朱梦涵 刘祥宇)11月6日下午,来自美国纽约的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约瑟夫·斯坦利·卡明斯基博士应音乐学系邀请,在我院成功举办了题为《18、19世纪美国音乐的多元文化透视》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王建欣教授主持。


讲座中,约瑟夫·斯坦利·卡明斯基博士首先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即美国音乐多元化中三个主要的音乐样式:美洲土著人、说英语的民族以及非裔美国人,并指出正是这三种音乐样式奠定了美国十八至十九世纪音乐流派和风格的基础。随后,卡明斯基博士详细介绍了这三个美国主要音乐样式的基本音乐特征,并现场演奏了三种音乐样式的代表乐器——美国土著雪松长笛、现代美国短号以及布鲁斯口琴。他首先介绍了美国本土音乐中最著名帕瓦仪式,这是美洲原住民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身份群体的现代音乐实践,旨再现歌曲、舞蹈和仪式,所有的舞蹈都是为了向部落神灵传递信息,这类歌曲没有歌词。同时,卡明斯基博士指出,这种音乐中的“Vocable”(拟声吟唱)不是即兴创作的,而是按照记忆顺序在每首歌里吟唱的。接着他介绍了美洲民族音乐。这类音乐主要指北美音乐,因这些地方的主要语言为英语,所以也被称为英美音乐。美国民族音乐始于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音乐特点是革命性较强。卡明斯基博士还介绍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民族音乐:《扬基小调》《自由美国》《小人之歌》《星条旗》等。最后他介绍了美国黑人音乐中最著名的流派布鲁斯。卡明斯基博士指出布鲁斯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而意味着悲伤与不幸。


约瑟夫·斯坦利·卡明斯基博士的讲解让师生们了解到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们对不同民族与文化载体之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