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音乐的起源及其生存文化》学术讲座在我院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29

本站讯(编辑 沈楠 杨雅钦 姚斓 责任编辑 薛军 撰稿 摄影 刘祥宇 高一鸣)11月27日下午,约瑟夫·斯坦利·卡明斯基教授再次受邀来到我院,举办了题为《爵士音乐的起源与生存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主任王建欣教授主持,2017级音乐翻译专业研究生郝子睿担任翻译,管弦系小号教授陈锐及他的学生,与音乐学系师生一道聆听了讲座。

约瑟夫·斯坦利·卡明斯基教授首先介绍了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起源于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其音乐形式由布鲁斯(蓝调)和拉格泰姆音乐(切分音)结合而成,拉格泰姆音乐风格也成为早期爵士乐的主要特点。接下来,卡明斯基教授介绍了爵士乐发展过程中有影响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鲁斯之父”W.C.汉迪(WilliamChristopher Handy),创立了表现布鲁斯音乐特点的色彩音;钢琴家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将切分节奏为特点的拉格泰姆音乐运用到他的钢琴创作中,并出版《艺人》等钢琴作品,使得拉格泰姆音乐广泛流行;巴迪·博顿(Buddy Bolden)是一位教堂小号手,他将布鲁斯音乐融入到拉格泰姆中,并组建铜管乐队;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拓展了为舞蹈伴奏的即兴创作风格,继续发展了拉格泰姆音乐,并将其命名为“jass”音乐。随后,经1910年代、纽约里黑人音乐家界的翘楚詹姆斯·里斯·欧罗佩(JamesReese Europe)、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和艾灵顿公爵(DukeE)之手,让爵士乐名扬世界。卡明基教授还向师生们介绍了爵士乐游行。源于新奥尔良葬礼游行的爵士乐游行保留至今,是一种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在爵士乐游行中,人们还会用拉格泰姆等传统方式去表演爵士乐,爵士乐文化也因此繁荣和发展起来。讲座中,卡明斯基教授为师生们播放了一段新奥尔良铜管乐队参加游行活动珍贵视频资料,让师生们犹如身临其境。 

在讲座的最后,卡明斯基教授用小号演奏了来自新奥尔良的传统爵士乐《Basin Street Blues》《When the Saints GoMarchin' in》,让现场师生再一次感受了爵士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