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成功举办《昆腔音乐与度曲》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5-22点击数:

本站讯(编辑 赵彤 摄影 薛丕严 陈君如 责任编辑 薛军)5月10日,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周秦应邀,为音乐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腔音乐与度曲》讲座。此次讲座为音乐学系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王建欣教授主持了此次学术活动。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戏曲分为花雅两个部分,昆曲是雅部的代表,它以婉转的旋律、文雅的唱词、细腻的表演著称,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讲座伊始,周秦教授以《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曲谱为例,从曲牌、调门、唱词、工尺、板眼等部分一一为师生们讲述了昆曲曲谱的记谱方式。接着,周秦教授讲到昆曲与非昆曲的本质区别在于音乐,就本质特征而言,昆曲艺术首先是一种戏曲声腔,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艺术。人们常说“昆曲六百年”,周秦教授从古代文献中梳理出昆山腔的由来,文献证明,在明代魏良辅的《南词引正》、宋代龚明之的《中吴纪闻》、明代祝允明的《猥谈·歌曲》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昆山腔的的记载,证实了在明代嘉靖年间,昆山腔在魏良辅的改造下已经成型。“腔曰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

周秦教授接着从六个方面讲述了昆山腔在雅化中的具体变化。一为洗乖声谐音律,二为即旧声而泛艳,三是完备了昆曲的伴奏场面,四是融南曲北曲于一炉,五是将《琵琶记》做为样板,最后是将昆山腔立为正声。

在谈到度曲时,周秦教授讲道,昆腔音乐的传统实践称为度曲,大致涵盖了从选牌连套、填词订谱、擪笛歌唱的曲乐活动全过程,并为同学们展示了几部他本人参与创作的昆曲作品。

周秦教授以戏讲戏、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使得在座的师生们兴致十足,并通过他的演唱和演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昆曲这一艺术瑰宝的魅力。周秦教授在讲座中说,在昆曲这样缓慢的节奏中,流淌着古人的生活,流淌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流淌着他们的生活情趣,流淌着我们民族曾经拥有过的最高境界的美,希望在座的师生们能够将我们的民族的根,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