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孙晓星 李彤 责任编辑 赵霞 齐崇玲 摄影 姜萌 刘东岳 王晓东)今年是脱贫攻坚年。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当晚,由市教育两委与天津音乐学院共同制作的教育扶贫原创话剧《金色胡杨林》在天津滨湖剧院首演。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立军观看演出。

该剧以2018年我市开始选派大学生赴和田地区支教为背景,以支教结束后留疆工作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马顺武为人物原型,生动讲述我市大学生投身和田地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教故事,生动诠释支教大学生群体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我院编创人员深入新疆和田取材取景,收集感人故事、人物事迹,由戏剧影视系孙晓星老师编剧,王潇、胡襄平老师导演,李东耀老师舞美设计,赵文彬老师作曲,戏剧影视系学生出演,协调安排话剧儿童演员,最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呈现出一部以教育扶贫为主题的高质量原创话剧。
话剧《金色胡杨林》分大漠召唤、嫩枝展叶、西风胡杨、挺立风沙四幕,舞台上一幕幕场景让支教的生活历历在目。在风沙里也止不住用心记住每一个孩子名字的曾老师,同一位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买买提江形影不离的吴老师,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未来立志成为一名幼教的于老师,还有用手机哄女儿睡觉转身就把眼泪擦干投入工作的带队教师夏老师……他们是无数个真实的人物,穿着统一的金色服装,向边疆送去教育的暖意和希望,用普通话教会孩子们认识人生的无限宽广。故事在主人公马平武的记忆中娓娓道来,感人至深,令不少现场观众潸然泪下。舞台影像使用真实的支教素材,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和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采访,让戏里戏外融为一体,见证一代青年将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一支同心接力的队伍筑梦时代、砥砺前行,一片金色胡杨林连绵不绝、生生不息。



演出结束后,支教师生代表上场与演员们共同谢幕,整场演出达到高潮,舞台定格在金色胡杨林的美丽画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君毅,市合作交流办二级巡视员杨毅东,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清海,我院党委书记索玉华以及相关高校分管领导,与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商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大学、理工大学、外国语大学、城建大学、农学院10所高校支教师生代表共500余人一同观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