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编辑 魏俊汐 摄影 李栋 吴微坷 责任编辑 刘文平)3月26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继续进行。著名导演唐梋梋老师将表演训练与表演实战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对学员们进行歌剧片段的表演指导工作,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表演大师课。

26日下午,学员们到达排练厅积极筹备自己的歌剧片段,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来精彩课程。王宏伟副院长来到歌剧排演现场,对排演现场进行观摩指导,希望学员们通过歌剧片段的排演不断精进表演,圆满完成结项汇报演出民族歌剧《同心结》。




课程伊始,唐梋梋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排演,学员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属于表演的魅力,并积极鼓励学员们勇敢提出问题,及时沟通对于角色的想法,打造一个互动良好且自由的表演课堂。她提出,“要建立真正的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应共同探讨如何做才能把角色演好,把剧目理解好,从而吸引观众产生感情的共鸣”。唐梋梋老师以表演观念作为引入,指出西方的“声、台、形、表”与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她以“一戏一格”为依托,强调每个戏都有不同的格调,不同的剧目、不同的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演员在面对不同年龄的角色塑造时,可以通过形体表演来弥补嗓音方面的不匹配,充分利用语气、语调的处理,提高对唱词节奏、韵律和美的感受的把握。
其中,特别提到了在选定角色之后,应进行“人物小传”的写作工作,演员要去设计角色,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再现”,思考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使表演中富于鲜明的形象性;同时,要增强“对象感”,斟酌人物是在何种情境下来唱这首歌,使表演中富于严谨的逻辑性,将唱词更生动、更清晰、更完美地表达出来,使观众进入角色并被打动。
学员们逐一进行歌剧片段展示,唐梋梋老师结合学员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建议学员们在上台前可以做些形体的拉伸,去除生活记忆,将自己完全打开交给舞台。她说,“歌剧演员在平时也应注重形体的训练,着重练习形体的灵活性、柔软度、动作协调性、节奏感以及肌肉的控制能力等,有助于在舞台上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最后,唐梋梋老师对学员们的排练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学员们多选择重唱片段,在练习中注重自身表演特点,做到收放自如,尽可能做到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出色刻画人物性格,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表演的最高境界。